苏州城市学院顺利举行“古籍整理研究所成立暨苏州古代地方文献研讨会”

发布者:顾心竹发布时间:2023-12-01浏览次数:324

  “古籍东南美,蔚蔚幕中议”。2023年11月26日,苏州城市学院在综合楼三楼大会议室隆重召开了“古籍整理研究所成立暨苏州古代地方文献研讨会”。

  苏州市新闻出版局(市版权局)副局长齐向英,苏州城市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黄涧秋,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处处长朱跃,苏州城市学院城市文化与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陈国安,苏州城市学院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涂小马与来自全国各地的权威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苏州城市学院古籍整理研究所的正式成立,并以此为契机,开展了系列活动,组成了一场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及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文化盛会。本次大会由苏州城市学院城市文化与传播学院英语系专业负责人孙少华副教授主持。

  黄涧秋代表学校致欢迎辞,对各位来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明确表示,古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与媒介,承载着中华文明的智慧与记忆,是构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苏州城市学院作为市属应用型本科高校,立足苏州、面向全国,努力涵养城市文化精神、擦亮城市文化名片,正式成立古籍整理研究所,投入人力物力与精力,致力于在苏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有效地开展古籍整理与研究工作。

  苏州城市学院高度重视古籍整理研究所的筹备与成立,并在具体的工作之中充分落实。在成立大会上,朱跃正式宣读关于成立苏州城市学院古籍整理研究所和聘任人员的通知。

  在苏州城市学院古籍整理研究所的揭牌仪式中,齐向英、黄涧秋、朱跃、涂小马共同揭牌。

  涂小马表示,古籍整理研究所的成立是国家所需,符合国家赓续中华文脉、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需求、符合苏州率先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市的发展要求、符合苏州城市学院创建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鲜明特点的国内一流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奋斗目标。他希望,古籍所在苏州城市学院的重视和支持下,日后能够更进一步与全国各地的古籍整理研究领域的专家交流与合作,打造一支专业化、高效率的研究团队,在做好古籍整理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努力推动苏州地方文化的发展。

  苏州城市学院古籍整理研究所聘任了一批在古籍整理与研究方面造诣深厚的专家、学者担任顾问与兼职研究员。在成立大会上,由齐向英为担任古籍所顾问的吴格、马亚中、卜若愚、王宏图颁发聘书,由黄涧秋为担任古籍所顾问的程章灿、汪春泓、郑利华、吴兆路颁发聘书,由陈国安为担任古籍所兼职研究员的潘建国、钱锡生、闵定庆颁发聘书,涂小马为顾问傅刚颁发聘书。

  在成立大会上,古籍整理研究所的专家代表作主旨发言。

  复旦大学古籍保护研究院吴格教授表示自己长期关注长三角地区江南文化的发展脉络,提出了苏州城市学院古籍研究所可以将研究重点集中于近现代以来苏州文献传承的建议。同时,他表态,愿意为苏州城市学院古籍研究所提供来自复旦大学古籍保护院的藏书资源,给在座同仁提供了强大的物质精神支撑。

  南京大学中文系程章灿教授强调苏州城市学院古籍研究所成立恰逢其时,顺应了党中央及地方政府对古籍整理、对文化发展的支持。他指出,苏州石刻资源十分丰富,除了古籍整理之外,研究所也应该以石刻资源为研究目标,做出普及性的文化传承,以特色的研究方向乘势而上,推动地方文化发展。

  苏州大学文学院马亚中教授指出苏州城市学院古籍研究所血脉相承,研究人员功底扎实,古籍整理的基础条件十分丰厚。同时,苏州拥有丰富的古籍研究支撑资源,加之兄弟学校古籍所支持,苏州城市学院古籍研究所在发展中必将取得丰硕成果。

  北京大学中文系潘建国教授认为苏州地区从政府到大学,再到个体研究者都对古籍文献整理格外重视,苏州城市学院古籍研究所在此背景下成立,符合文化强国目标,研究所应做好短期、中期、长期发展规划,不断形成自己的研究风格,为地方文化建设、为全国古籍研究服务。

  陈国安代表学校和苏州城市学院古籍整理研究所向苏州市、苏州城市学院各级部门对古籍所成立工作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表示充分感谢。同时,陈国安也对全国各地的专家和学者鼎力相助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对他们积极参与古籍所的未来事业表达由衷的敬意。陈国安还表示希望通过古籍所创办微专业,培养年轻学子对古籍研究的兴趣,此外,也可去到中小学进行相关推广活动,为国家保种、保人、保书做出贡献。

  在苏州城市学院古籍整理研究成立大会之后,本次活动进入“苏州古代地方文献研讨会”阶段。该环节由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涂小马主持。在研讨会上,古籍整理研究所专职研究员王学雷先生就《吴县志》的点校整理情况作主题报告。王学雷指出方志学源于春秋,是我国独有的优良传统,千年以来历代政府都非常重视。目前,古代文献呈现的量已相对固定,近现代文献的整理显得格外重要。《吴县志》是苏州的百科全书,它原名《吴长元三县合志》,记载宣统三年(1911年)之前的历史,从史学角度来说,其为苏州通史。《吴县志》在修缮上有其特点,其一,它在历代志书的基础上对比引用其他文献资料,综合考察、注明出处,提供了详实资料;其二,《吴县志》的修缮中人员充足、机构完整、历时长久、可靠性高,体例完备,并且编纂学者专业素质高,深入民间田野调查,史料充足。

  苏州城市学院城市文化与传播学院李忠明教授就《苏州明清文学史》的编撰情况作主题报告。李忠明指出明清时期,苏州文学文化成就发展到顶峰,因此,为《苏州明清文学史》的编纂工作定下十年计划。明清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独特,在此背景下系统研究整理苏州文学发展本来面目以及发展的动因、过程、规律、启示有很高的文化价值。编纂主要从以下方面开展,其一,借鉴史书编年体,以时间为线索编纂明清苏州文学发展史;其二,借鉴纪传体,编纂苏州明清名家传记丛书;其三,借鉴纪事本末体,编纂江苏明清发展专题研究。此外,从文本入手到作家研究再到文学史研究,以专题项目为依托,具体个案为实践,培养学校青年教师,逐步形成苏州城市学院古籍整理、文学研究后备团队。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闵定庆教授就《江右文库》的点校整理工作作主题报告。闵定庆在《广东文学通史》、《广州大典》以及《江右文库》的点校工作进程中有三点经验分享,其一,重视时间把控与组织管理问题,在可控时间内协调好诸单位;其二,重视人员调配安排,在队伍人员选择时多邀请包容性强的作者,有序协助团队完成既定工作;其三,重视内容分配,在具体编纂工作执行时,作者间协调好各自撰写工作及要求,避免篇幅过长或过短,减少编辑增补工作。

  在三位专家的主题报告之后,研讨会进入集体讨论环节。

  复旦大学古籍所郑利华教授表示在古籍点校编纂中面对书籍类型交叉挑战时,各位专家学者需要合理规划,为项目保质保量完成提供有力保障。他还提到,《苏州明清文学史》的编纂应将专题研究作为重要的设计板块,通过专题建构体现苏州地区的文学特质。

  复旦大学中文系吴兆路教授认为在地方志的编纂中应该重视中华文脉的连结,将各地的文学史勾连起来。

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汪春泓教授指出苏州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在诸位专家学者内生动力的支持下,为古籍研究所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同时,苏州有一大批文化爱好者心系古籍,这为江南文脉延续打下良好群众基础。

  北京大学中文系傅刚教授表示苏州文化底蕴的深厚体现在各个方面,其核心是“文雅的、有温度的”,随着苏州城市学院古籍所工作的开展,其文化意义将进一步体现。此外,他提到,古籍研究所在今后发展中可以尝试以项目带动人才、培养人才,推动苏州城市学院古籍研究所发展,成为国内古籍研究领域独树一帜的存在。在座来宾积极发言,热烈讨论。

  “苏州城市学院古籍整理研究所成立暨苏州古代地方文献研讨会”圆满结束。历史沉淀于文化之内,文化积累在典籍之中。苏州作为中国历史名城,文教兴盛,千古风流,人才辈出,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底蕴。千年姑苏的文化积淀孕育出许多重要的古籍文献。它们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深厚地蕴藏着苏州独特的文化特色。苏州城市学院古籍整理研究所将肩负起古籍整理与文化传承的重要使命,充分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将姑苏特色融入工作之中,让古籍中所蕴含的积极精神得到传承与弘扬,让文化薪火代代相传,在守正创新中发扬光大,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丰富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内涵贡献苏州力量。


(城市文化与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