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下午,为深入学习全国两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持续推进学院立德树人“融城思政”品牌建设,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领导和院分工会的统筹下,校党委副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周玉玲带领学院两个党支部的党员和教职工先后赴吴江区七都镇和震泽镇进行考察调研,以“党建+业务”“理论学习+社会实践”的双螺旋协同驱动形式,学思悟践,持续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新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一、深研细悟,永葆政治本色
“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是做好工作的看家本领,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党员干部更要认真学,带头学。在前往调研地的行程中,学院先进行了“第一议题”的学习活动,分别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周玉玲、教工第一党支部书记钱厚诚、教工第二党支部书记杨晶领学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信长星在我省传达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会议上的讲话、市委书记曹路宝在市管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周玉玲强调,要全面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刻学习领会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为苏州当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排头兵贡献力量。
二、走进乡村,厚植人民情怀
细雨朦胧,水色江村,调研第一站抵达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社会学调查的起点--开弦弓村。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大家先参观了费孝通江村纪念馆,对他“志在富民”的孜孜追求有了更深刻的认知;接着走访了村落农家,与当地农户进行深入交流。
当地村镇干部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在村会议室开展了交流座谈。会上,周玉玲介绍了苏州城市学院及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办学情况、特色和亮点,表示苏州城市学院作为一所市属公办本科院校,始终定位于扎根苏州、深耕苏州、服务苏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苏州的生动实践一直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重点研究课题、重要教学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促进乡村振兴、城乡融合,这次调研让大家对新时代农村的和谐发展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解。
双方就基层治理、民生保障、党建品牌等问题进行了充分研讨。文化润村、产业兴村、人才强村是开弦弓村在乡村振兴路上给出的生动答案,文化是铸魂塑形的精神内核,围绕特色文化打造的文旅综合体是该村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开弦弓村“一核三治”的治理模式丰富了乡村基层治理经验。
“十八里漾太湖雪,千年蚕桑新丝路”,调研第二站抵达位于震泽镇的太湖雪蚕桑文化园。大家循着丝绸产品的诞生过程,一步一景,了解了种桑、养蚕、择茧、缫丝、剥棉、制被、刺绣等传统工艺,深入感知了创新理念、转换思路带来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三、回顾内省,不断砥砺初心
实调研方有真思考,此次调研活动触发了大家的诸多思想碰撞。返程路上,老师们畅谈调研体会,一致认为思政课教师使命重大,要认真学习费孝通矢志为民的情怀,朝着做个“大先生”的方向努力;要把全国两会精神化成干事创业的强大精神动力,把调查研究作为基本工作方法,并将调研中的所见所学所思所悟融入日常工作之中,把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讲出高度、精度和温度,让思政课“接地气”“冒热气”,让“我醒”变成“醒他”,“我信”变成“他信”。周玉玲表示,本次活动组织有序、充实高效,既感受了农村日新月异的发展,也凝聚了共识,开阔了视野,希望老师们群策群力、赓续鼎新,共同助力学院高质量发展,为“融城思政”品牌建设添砖加瓦。
(马克思主义学院)